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局势下,美联储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全球金融市场关注。近日,美联储官员 COLLINS 的一番言论引发热议,她明确表示 7 月降息可能为时过早,认为基线前景是今年晚些时候恢复降息,美联储有时间仔细评估传入的信息。这一观点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呢?
从经济数据来看,尽管美国通胀压力有所缓和,4 月份美联储最青睐的衡量通胀的指标 —— 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(PCE)降至 2.1%,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胀问题已经彻底解决。COLLINS 深知通胀具有黏性风险,虽然整体数据有所下降,但服务业价格仍展现出一定韧性。与此同时,关税变量的存在也为通胀走势增添了不确定性。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对 CPI 的滞后影响尚未完全显现,贸然在 7 月降息,可能会引发物价的新一轮波动,使前期控制通胀的努力功亏一篑。
就业市场的数据同样是 COLLINS 考量的重要因素。目前,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已升至两年高位,然而初请数据却波动剧烈,这加大了对就业市场判断的难度。7 月会议之前,所能获取的新数据相对有限,难以仅凭这些数据就对就业市场的长期趋势做出准确判断。美联储的职责不仅在于控制通胀,还需维护就业市场的稳定,在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过早降息,可能无法精准地对就业市场起到刺激作用,甚至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。
此外,美联储内部对于降息的紧迫性存在显著分歧。理事沃勒和鲍曼此前释放出 “7 月降息” 的信号,但遭到了鲍威尔、威廉姆斯等核心决策者的集体否定。这种内部观点的不一致,也让 COLLINS 秉持谨慎态度。她认为在众多官员意见尚未统一,且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时,不应仓促在 7 月就做出降息决策。美联储需要更多时间来收集各方数据,综合考量经济增长、通胀、就业等多方面因素,以确保货币政策调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。
从市场预期来看,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年内将降息 3 次,每次 25 个基点,芝商所 FedWatch 工具显示,9 月启动首次降息的概率超过 75%,而 7 月降息的概率仅为 21%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于 7 月降息也持相对谨慎的态度,与 COLLINS 的观点有一定契合度。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下,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广泛影响,美联储必须谨慎行事,避免因决策失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。
美联储官员 COLLINS 认为 7 月降息过早,是基于对通胀走势、就业市场数据、美联储内部意见以及市场预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,美联储需要保持高度谨慎,精准把握货币政策调整的时机和力度,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、通胀的有效控制以及就业市场的充分就业。未来,随着更多经济数据的公布以及局势的发展,美联储的决策也将面临更多考验,而其每一次决策都将深刻影响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走向。
杠杆炒股app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